红色基因:致敬!铭记!
2024-09-04
点击

红色文化是最鲜活的历史教材
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
见证了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
凝集着百年奋斗的红色基因
在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
有这样一段红色历史
与党和人民紧紧相连
与时代步伐同频共振
红色基因,也代代相传
谱写出时代的华章
校史是一所学校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最好的教科书。翻开梅村高中一百十一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可以发现梅中人在时代的激流中始终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谱写出一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一)私立吴风中学
(1939-1946)

吴风中学校门
1939年2月,全民族抗战期间,地下党中共无锡县委书记王承业指示共产党员陈枕白联络陈东刍、张正觉等爱国人士,创办了私立吴风学校,校址在梅村香泾禅庵内,校长为陈东刍。校名取义“吴太伯遗风”,实则创建伊始便以扩大抗日影响,抵制日伪奴化教育,团结广大师生为宗旨,举办以抗日救国教育为主题的暑期讲习会。

陈东刍

陈枕白
在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纵使吴风中学办学历程充满艰辛,然而从陈东刍校长搭建抵制日寇奴化教育的基本框架,到张正觉校长铺开教育兴国救亡图存的宏伟蓝图,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洒满了爱国的火种,全体师生与全国人民一道投身抗日救国热潮。“江抗”东进部队留驻梅村地区的工作组人员还经常到校介绍抗战形势,宣传党的政策,教唱抗日救亡歌曲,组织歌咏队到农村搞文艺宣传。

江抗东进纪念碑
爱国教育唤起了师生民族解放意识的觉醒,播撒下了救亡图存的火种。学校不但在群众中声誉甚隆,更促使许多师生投身革命事业,走上革命道路。

1939年,学生钦纬武等八人经方树玉老师介绍渡江北上,参加了新四军,此后又有师生二十余人先后渡江,其中学生虞光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被追认为烈士,时人盛誉学校师生“侠肝义胆助共工,丹心碧血荐轩辕”,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为祖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私立启新中学
(1943-1946)
1943年,抗战形势日益严峻之际,坚持在苏州敌后工作的孙洵同志自筹资金,在苏锡交界处的黄埭镇“黄埭乡师学校”废墟上,盖起草房,围起篱笆,创办了一所“晓庄师范”式的初级中学,命名为启新中学。与吴风学校创办的宗旨相同,启新中学同样不遗余力地对当地青少年进行抗日救亡教育,并以学校为中心,扩大抗日教育区域。

启新中学 校门
在爱国情感的驱动下,语文教师俞昭明在学生中选编印发鲁迅、巴金、冰心作品,作为教材。音乐教师丁克美自带小提琴伴奏,教唱聂耳、冼星海的爱国乐章。其他教师如冯璧君、匡伯威、夏南屏、邹佐达、沈复前等,也自编教材,以不同的方式抵制日伪奴化教育。校长孙洵一方面拿出部分资金,以学校名义补贴附近中小学,共克时艰;一方面向各校推荐教师,创建以启新中学为中心的抗日辅导区。

启新中学师生救亡图存的往事虽已远去,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今天,原启新中学的青铜古钟,仍高悬于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钟楼之上,俯视着校园,警示、激励代代梅村学子勇担使命,奋发图强!
(三)私立中华中学
(1946-1956)
1946年,私立吴风中学与私立启新中学合并成立私立中华中学。启新中学、吴风中学和合并后的中华中学的创始人、各校校长陈枕白、孙洵、刘万里、潘超等都是共产党员,多名共产党员和一批爱国的、进步的教师在这里任教。学生中很多都是新四军北撤后留下来的秘密共产党员。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在陈肯领导的教师地下党支部与朱炳南领导的学生地下党支部的引领下,中华中学的学子组织秘密读书小组,阅读《青年近卫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撰写时政评论,向《开明少年》《中学生》等刊物投稿,组织革命演出,积极追求进步。后来,他们有的投身祖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如中国军事地理学奠基人、国防大学教授沈伟烈;有的在文艺与美学道路上执着探索,如著名美学家、中国文学会名誉会长、文艺美学博士生导师胡经之,还有很多同学在建国后参干参军,参加西南服务团,在各自的领域卓有建树。
追忆抗日烽火岁月,铭记学校红色校史,梅村高中是当之无愧的启迪思想、传播真理、培养英才的摇篮,陈东刍、陈枕白、孙洵、陈肯等一大批先辈为民族解放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留给梅中人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梅中学子更是将这份红色基因传承了下来。
梅村高中的前身私立吴风中学,在“江抗”东进工作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被誉为“东进抗日的摇篮”。因此,学校师生每年组织瞻仰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通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追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以赤诚之心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
重温入团誓词,坚定初心使命
学校组织全体团支部书记来到无锡博物院,参观“一切为了人民——新四军历史展”“驰骋江南——新四军在无锡历史展”专题展览。

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团员代表们在一件件凝聚着革命精神的文物前驻足,聆听着文物背后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重温峥嵘岁月,坚定初心使命,在无锡博物院重温入团誓词,发出时代新人的最强音。


抗战经历用心听,红色基因伴我行
伟大成就的背后,绕不过血与火的战争年代。学校组织学生齐聚礼堂,聆听“江抗”东进老兵回忆过往峥嵘岁月,宣讲红色育人故事,以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洗涤思想,从铁军精神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动力。
知史爱党明我心,知史爱国明古今
红色资源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十分重视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为了让学生铭记革命历史,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并凭借学生志愿者讲解校史,并举办党史、新中国史等演讲比赛,引导师生学史懂史,使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等要求落到实处,陶冶师生道德情操、提升道德品格,赓续红色血脉。
缅怀先烈祭英灵,不忘初心思奋进
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在每年清明节之际都组织师生徒步前往锡东革命烈士陵园,激励学生感悟革命精神,激发使命担当。
徒步祭扫,这种“知行合一”的纪念形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实现深度结合,让梅中学子深刻体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本意,有力激发了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伟大历程,辉映红心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红色基因是梅村高中这样一所
百年名校
最重要、最宝贵的
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
是学校办学方向和价值取向的
历史积淀
在未来的征程中
梅村高中将继续加强
红色精神教育
将红色基因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