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说:从梅村高中到中国人大
2024-09-06
点击

本期人物
2024届毕业生 张婧
录取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

梅村高中的三年时光
温情难忘,希望发芽梦想生花
师恩难忘,良师助力后浪成长
在梅村高中的每一天
都迸发着奋斗的光芒
在梅村高中每一个瞬间
都留下了一段又一段宝贵的记忆

在梅村高中的三年时光里,我深深感受到了那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师生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纽带。老师们不仅是知识的引路人,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我至今犹记,班主任带领我们亲手种番茄,我的手指穿过泥土的触感。同时,同学并不只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家的相互扶持和共同进步,也成为了我青春岁月中最温暖的回忆。

在校园的香樟树下,我们并肩而行,讨论着解析几何或是现代文阅读,那些思维的火花成为了我们友谊的见证。梅村高中的每一天,都有奋斗的收获和美好的回忆。

回首在梅村高中的求学旅程,我深刻体会到学习方法的成熟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起初,我仅仅依靠记忆和重复来学习,做笔记时对着板书或者PPT一顿猛抄,数着目标量写错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互助下,我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下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点心得:
思维导图和时间轴的运用,不仅是老师要求的作业,更重要的是帮助我构建了学科的知识框架。
新课的笔记注重系统化,便于构建知识网络;而高三的笔记则追求模块化,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记录总结固定题型的方法也便于快速梳理答题思路。
我不再盲目收集所有错题,而是挑选那些可能会再次出错的题目,包括那些“灵光一现”做对的题目。简洁地记录核心步骤,并标注相关知识点,使错题本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工具。
我认识到,刷题并非越多越好,而是要有的放矢。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练习,保持稳定的手感,避免盲目机械的刷题导致思维片面。
我与朋友相互解释复杂知识点,像小老师一样传授知识。这种互动不仅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促使我们返回原始学习材料,深化对难点的理解,并能够连贯地复述给他人。这种双向学习方式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培养了创新思维,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

以上,其实只是应对高考的学习小技巧罢了。而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它要求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不断地探索和自我提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这样的过程绝不可能是线性的持续快速增长的,它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毅力,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步伐,以适应不同的路段和挑战。有时甚至可以可以停下脚步,去欣赏沿途的风景,去体验生活带来的不同感悟。学习之道,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智慧的培养。我们逐渐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坚韧和成熟。
高中时光仿佛人文素养的沃土,美早已在梅村的每个角落生根发芽。回想我高一时想练习散文写作却不知选什么主题,干脆一口气列了十几个意象呈给语文老师看,希望得到一点指导。他说,你看,这不就是一首诗吗?一时恍然。于是我明白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在生活中不断发现美,感悟美。

如今,步入大学,我依旧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这一切,都源自我在梅村高中度过的那些宝贵时光。因为那段日子,我不仅积累了知识,更经历了成长的蜕变。我将携带着这份财富,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很多人执着于那三叶草中稀少的四叶草
但忽视了三叶草那平静、宁和
一簇簇在微风中摇曳的美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
更是为了
培养我们的品格
拓宽我们的视野
丰富我们的人生
未来的路上
愿你们勇往直前
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对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习生活
我也满怀期待
在这里
我将不断挑战自我、拓宽视野
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我相信
通过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学习和成长
我能够
成为一个
更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